正面战场的厮杀无所畏惧,怕就怕不知道敌人在哪,又会从哪冒出来。
作为上位者,最忌惮的,永远是斩首行动。
看似倒霉的是家工厂,可火箭炮真正的爆炸点却是在同盟军领导层的心中。
有能力发动一次,就说明有能力发动第二次。
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。
再多的卫队也防不住火箭炮的打击啊。
同盟军实行严格的军政分离方针,也就是武将和文官分流,部队将领不负责地方行政工作,有人还是较为清醒,很快道:“我觉得着不是哪块区域的问题,大家都应该通力协作,互相配合,进行全方位的排查,袭击发生在海鸥山,但敌人肯定不是凭空降临,从哪来,经过了哪些地方,通过什么渠道运输的武器,这些都要搞清楚。”
此话一出,在场将领们神色各异,这话听起来没有任何毛病,在情在理,可假如细细琢磨,怎么好像暗指他们内部出了问题?
要知道,同盟军的膨胀,是靠吞并与收编达成的,在场相当一部分都是后加入同盟军,不提在加入同盟军后有没有遭到本土派的猜忌排挤,本身就很容易产生不信任感。
不提亲儿子与继子养子了,就算长子与幼子的心态都会不一样,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
所以这种时候,这些“外来派”不由自主会胡思乱想。
“当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,说明蟑螂可能已经泛滥成灾了,这件事情,一定要查,并且要查得一清二楚。”
将军靳主开口,形成一锤定音的效果。
出了这么大的事,查肯定是要查,但怎么查,以什么样的规格去查,概念截然不同。
而将军都拿蟑螂泛滥开始打比方,显然对于这次的“恐袭事件”大动肝火。
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可能没有太高的学历,但肯定不会傻。
敌人再什么神通广大,也不可能从天而降,如此悄无声息的在他们腹地发动袭击,要么说明他们太过无能,打得下地盘,不会管理,要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。
内部被严重渗透。
不论哪一种,都不可小觑。
先前闹哄哄的场面顷刻间安静下来。
作为上位者,最忌惮的,永远是斩首行动。
看似倒霉的是家工厂,可火箭炮真正的爆炸点却是在同盟军领导层的心中。
有能力发动一次,就说明有能力发动第二次。
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。
再多的卫队也防不住火箭炮的打击啊。
同盟军实行严格的军政分离方针,也就是武将和文官分流,部队将领不负责地方行政工作,有人还是较为清醒,很快道:“我觉得着不是哪块区域的问题,大家都应该通力协作,互相配合,进行全方位的排查,袭击发生在海鸥山,但敌人肯定不是凭空降临,从哪来,经过了哪些地方,通过什么渠道运输的武器,这些都要搞清楚。”
此话一出,在场将领们神色各异,这话听起来没有任何毛病,在情在理,可假如细细琢磨,怎么好像暗指他们内部出了问题?
要知道,同盟军的膨胀,是靠吞并与收编达成的,在场相当一部分都是后加入同盟军,不提在加入同盟军后有没有遭到本土派的猜忌排挤,本身就很容易产生不信任感。
不提亲儿子与继子养子了,就算长子与幼子的心态都会不一样,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
所以这种时候,这些“外来派”不由自主会胡思乱想。
“当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,说明蟑螂可能已经泛滥成灾了,这件事情,一定要查,并且要查得一清二楚。”
将军靳主开口,形成一锤定音的效果。
出了这么大的事,查肯定是要查,但怎么查,以什么样的规格去查,概念截然不同。
而将军都拿蟑螂泛滥开始打比方,显然对于这次的“恐袭事件”大动肝火。
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可能没有太高的学历,但肯定不会傻。
敌人再什么神通广大,也不可能从天而降,如此悄无声息的在他们腹地发动袭击,要么说明他们太过无能,打得下地盘,不会管理,要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。
内部被严重渗透。
不论哪一种,都不可小觑。
先前闹哄哄的场面顷刻间安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