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页无法加载

    在余观海这样说完之后,不但释延昶想知道这个人是谁,连其他的人也都被吊起了好奇心。

    余观海看着释延昶慢慢的说:“十世好人十世僧,千年轮回终归宗。莫道因果无定数,重回伽蓝金蝉中。”

    “三藏法师!”余观海一说完,释延昶就脱口而出。

    不错!唐代高僧三藏法师。释延昶想到了,在少林的《异事录》里面他看到过,一个关于记载唐三藏的一片记录。

    唐代高僧唐三藏,法号玄奘,名陈祎,洛州缑氏(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)人。梵文名:摩诃耶那提婆奴(大乘天奴),在印度辩经胜利后,更名为:摩诃耶那提婆(大乘天)。世称三藏法师。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,经藏是佛说的佛经,律藏是戒律,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著书立说,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。

    相传唐三藏乃佛前罗汉金蝉子转世,在世间经历十世每世总是自幼出家为僧,每世圆寂的时候都是正好一百岁,每世都是游历天下遍阅天下经书,轮回十世历经千年。因为保留了十世整整一千年的记忆,等到了大唐成为玄奘之后,唐三藏已经阅尽了天下各教的经典,经历了人间的各种艰辛苦乐,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,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,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,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,而在地论学派里,又分化出南北二道。但是随着见识的增加和佛法的加深,他的疑惑也更加深,通过千年的修行,他已经知道了还有一些事情在等着他,不知何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两个字‘天竺’,他知道只有到了那个地方才能找到他疑惑的答案,于是他弈然踏上了西行取经的道路。

    经过多年的跋涉玄奘终于到了他魂萦梦牵的地方,到了天竺之后,他发觉这里并不是他真正要去的地方,不过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些自己没有接触的东西,他知道要想找到解开自己疑惑的方法,只有不断的学习,于是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,刻苦参研佛法,数年间精通了经藏、律藏、论藏,因此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。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。一天,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,无人可及,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,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,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。寺中众僧闭门不出,任凭他大叫大骂。到了第四天早上,玄奘走到寺院门前,扯下经义,不屑一看,遂讲解经义。外道面如死灰,为了履行誓言,只得拔剑准备自刎。玄奘大度,制止住他,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。不久,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,研究小城经典,百思不得其解,听说那外道会讲解,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。外道惊异地说:“我是仆人,怎敢给主人讲经?”玄奘回答:“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,既然你精通,我就应该向你求教。”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,玄奘感激他,将他放走。经此一事,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。

    两年的时间玄奘又学完了天竺各家的教典,等完全掌握了这些经论以后,玄奘终于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什么地方了。玄奘起身向西走去。

    灵山!在那一刻玄奘突然之间明白了,自己一直寻找的地方就是灵山雷音寺,雷音寺也一直在等着自己。

    雷音寺!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雷音寺,但是却都传闻雷音寺在灵山之上,导致大量的人涌向灵山。天竺高僧怕太多的人登上灵山破坏灵山的灵气,于是下令封锁灵山,没有几位高僧联合的命令谁也不能私自登上灵山,就是这些高僧也不能。

    玄奘自然不能拿到高僧们联合发出的通行命令,可是他已经出现在了灵山之上。

    玄奘站在空无一人的灵山之上,口中默念:顶摩霄汉中,根接须弥脉。巧峰排列,怪石参差。悬崖下瑶草琪花,曲径旁紫芝香蕙。仙猿摘果入桃林,却似火烧金;白鹤牺松立枝头,浑如烟捧玉。彩凤双双,青鸾对对。彩凤双双,向日一鸣天下瑞;青鸾对对,迎风耀舞世间稀。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,明幌幌花砖铺玛瑙。东一行,西一行,尽都是蕊宫珠阙;南一带,北一带,看不了宝阁珍楼。天王殿上放霞光,护法堂前喷紫焰。浮屠塔显,优钵花香、正是地胜疑天别,云闲觉昼长。红尘不到诸缘尽,万劫无亏大法堂。

    灵山之上,仙云忽起,雷音寺在飘缈的云雾中逐渐显现。这里是佛法圣地,相传每过一百年,如来佛祖就会召集所有弟子来此谈经论道,传授佛法之教义,解开众弟子在修炼中的疑惑。可是一千年来从来没有人到达过,这次雷音寺终于在灵山出现。

    玄奘对着虚空的雷音寺举步前行,整整十世,整整千年,经过了千年玄奘终于到达了他应该来的地方。千年来从来只阅经书的玄奘竟然能够踏空而行,玄奘迈着坚定的步伐,向悬在空中的雷音寺走去。

    如来佛祖的六丈金身矗立在寺庙之上,玄奘慢慢的走进了雷音寺的大殿。

    “我回来了!”

    玄奘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回来了。

    释延昶把自己在《异事录》里面看到的,关于唐三藏的,与一般人所知不同的事情之后。突然余观海问了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少林的《异事录》是哪里来的?”

    “据说是少林历代收集的。”